《苔痕》
採訪及文字整理|許祐綸
位在臺北淡水河與基隆河兩河交匯處的社子島,外部環繞山河平原,內部多樣人文風土交錯。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的排練場座落在島頭南端,從排練場二樓窗口望出,河面的波光粼粼納入眼底;一樓鐵皮大門面向河堤,牆面植物苔蘚攀爬,蔓生出如畫斑駁痕跡。若曾到訪劇團空間,則觀賞《苔痕》一作很難讓人不立即聯想起劇團的生活痕跡;馬戲演員們多年步步探索自身並奮力挖掘台灣馬戲樣態的努力,若思及社子島多年縈繞禁建與開發難題裡的生活情懷與人情紋理,一切似乎都有了更立體深刻的對映。
若馬戲技術不再是第一要件
《苔痕》是FOCA與支離疏製作(Peculiar man)的共同合作,FOCA與支離疏兩位核心成員田采薇、Jan Möllmer結識,在2017年開始從工作坊、團員的身體課程逐步培養默契,最終發展出完整製作。這並非FOCA首次的外部合作,2011年成團,2016開啟的「馬戲跨界三部曲計畫」,嘗試以跨界汲取異質精髓,《一瞬之光》將觸角探向當代劇場,《消逝之島》實驗視覺藝術裝置的可能,再到《苔痕》,劇團回歸自身身體與內在挖掘:若馬戲技術不再是第一要件,情感的挖掘傳遞又能有何種樣態?
「我們印象中或常看到的馬戲多較為開心,或最多是以小丑形式娛樂觀眾,而不是以肢體作為情感表達第一要件。」藝術總監李宗軒提及,他在支離疏製作過往作品中,看見舞蹈劇場背景裡以肢體表達的細膩質地,並邀請他們帶領身體課程,從團員個人特質而非技巧琢磨開啟相互理解,挖掘出不一樣的工作方式。田采薇與Jan Möllmer向來關注「人」的主題,花上心思了解劇團背景與形成經歷、團員性格,甚至馬戲表演型態在臺灣的處境及社子島議題紋理,考掘出主題。
「苔痕」一名既直接連結社子島位處城市邊緣的地理樣態與斑駁歷史,也指向在艱難環境裡生命力仍旺盛的馬戲現況。李宗軒直言:「馬戲到底是現代劇場、舞蹈或是傳統戲劇?還無法被明確歸屬範疇,甚至是政府補助上也是如此。我們演員從傳統馬戲、特技訓練脈絡出身,卻選擇很不一樣的路徑。我們不想只做純粹娛樂性演出服務,以固定一套手法到退休,更希望的是學習過程與挑戰的精神,嘗試問問看:當代馬戲在臺灣到底是什麼?這個題目,就是讓編舞者跟演員之間去挖掘這些事情。」
探見城市邊緣下的斑駁歷史
《苔痕》同時描繪了如此的幽微與不懈努力。從幕啓一演員在鷹架上孤單抽煙、驟然墜下,轉至五位男性的追逐、遊戲,共同面對困境、爭執、分離……。「以男性的角色來互相探討這些情感議題,其實是相對特別的。因為大家相對比較習慣隱藏自己的情感。編舞者有趣地挖掘了男人之間的情感表達,用他們各自擅長的馬戲項目表達。」傳統馬戲項目常見的鐵環、雜耍帽、雜耍球、高空大繩、水流星,被轉換為每位演員個性表達的媒介。馬戲裡技藝的「做」與「不做」不再是技術性的程度取捨,或是為概念化而勉力捨去醒目的馬戲符號;回歸到情感本質與身體表現,在細膩的體悟裡更能收放自如。
成團第十一年,歷經學習體驗、再從自身出發找到關注的形式與議題,FOCA對自身風格的探索尚未止步。若馬戲的傳統從動物演出再到人為主體的量化技藝表現,到當代馬戲,FOCA更要再探問現在和過去、未來的連結。「FOCA一直有挑戰、敢冒險的精神,也持續探問:屬於自己的馬戲的表演是什麼?在臺灣環境、社子島這土地,我們會長出什麼屬於自己的馬戲樣貌?」李宗軒說:「很希望我們也可以像苔蘚一樣有堅韌的生命力──無論外面的環境有沒有為我們而改變,我們都會持續找尋一個我們想像中的、令人感動的馬戲。這是我覺得FOCA最重要的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