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展∕演日期
- 2020/05/9-2020/11/08
- 首展∕演地點
- 臺北市立美術館 三樓3B
閱讀文章
入圍理由
雖然名為「未完成」,但是展覽以深厚的研究,以及對於創作者個人的熟稔度作為基礎,堪稱完整地呈現了黃華成的藝術觀念與個人面貌,連帶地也勾勒出了早期臺灣現代主義的輪廓,以及當時的社會與政治氣氛。此外,策展的手法上,透過檔案呈現、空間安排與場景的再造,再加上蘇育賢2017年對於黃華成《先知》的「重演」之作,讓此展不僅止於回顧或文件展,而更是精神性的提煉與當代性的回聲。(主筆/高俊宏)
關於作品
本展以黃華成遺留手稿、工作文件與史料研究為主軸,結合田野調查、檔案整理、意象重現與專書出版等方式,試圖追尋並想像其創作生涯中的重要軌跡。身為臺灣六〇年代前衛文藝的代表,以及一位「與時俱進」,卻又「不合時宜」的人,對黃華成遲來的追索、探問與回顧,像是尋訪一種失傳而脈絡稀疏的話語,嘗試聽懂他所代表的「現代」想像,並藉此反思這對於當代情境的意義為何。
藝術家簡介
張世倫,藝評家,影像史研究者,曾任博物館員與雜誌記者等職,政大新聞所碩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College)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譯作包括《攝影的異義》(John Berger)、《另一種影像敘事》(John Berger & Jean Mohr)與《這就是當代攝影》(Charlotte Cotton)等,歷年評論散見各刊物,並著有《現實的探求》(2021)一書。研究專長包括攝影史、當代藝術、音樂批評、電影研究、美學現代性與冷戰史等諸多範疇,現正持續從事影像批評以及台灣視覺暨攝影史相關研究的系列書寫計畫。
相關評論與報導
- 2021.01.13《博物之島》__張世倫談身後展的展示倫理方法—以檔案為依歸再現測量暗角(陳佳汝)
- 2021.01.06《博物之島》__遺漏在歷史縫隙裡的先知—黃華成的反藝術與藝術再現(陳佳汝)
- 2020.12.29《The News Len關鍵評論》__2020台灣年度藝文展覽回顧:勞務、環境與共存,三組關鍵字定義疫情下的藝術(蔡牧容)
- 2020.11.19《典藏》__未來的未來:臺灣影像藝術的補時論(孫松榮)
- 2020.08.11《典藏》__境外移入的動力銀幕(或想像黃華成《實驗002》(孫松榮)
- 2020.07.23中國《南方周末》__還我頭來:記黃華成回顧展(羅青)
- 2020.07.01《典藏》__每本書籍封面都是我的實驗微電影:走進黃華成的「設計攝影」裝幀世界(李志銘)
- 2020.06.09《聯合報》__反叛的殉道者黃華成(上):藝術已死?重探台灣六〇年代的前衛(李志銘)
- 2020.06.09《聯合報》__反叛的殉道者黃華成(中):為自己立墓碑,虛無者的最高境界(李志銘)
- 2020.06.09《聯合報》__反叛的殉道者黃華成(下):「大句點」,晚了24年的告別式(李志銘)
- 2020.06《藝術家》__遲來而未完:策展人張世倫談「未完成,黃華成」(許楚君)